辩证思维

辩证思维的重要性

要落实整体思维,我们面临的关键挑战,在于世界太复杂,各种影响因素太多。

而我们人类的头脑,并不能同时处理很多相关因素。一多就乱了。

那么到底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事实现象中,能够抽象把握出世界的本质规律呢?

辩证思维是一个基础、至关重要的武器。

辩证思维的理念,是从整体中抽象出两个核心的对立统一的要素,通过研究分析这两个核心要素,来理解这个整体。

既能简化世界,又能把握关键所在。

辩证思维对于中国人而言,并不陌生。华夏文明带有非常强烈的、朴素辩证思维特征。

群经之首的易经,就是典型的辩证思维驱动。用阴爻和阳爻两个符号,来代表各种对立统一之两要素。

《易传》中说:
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
这里,阳爻代表天,阴爻代表地。天地,就是一组对立统一要素。

《老子》上来就说:

道可道,非恒道。名可名,非恒名。

道和名,又是辩证要素。

《孙子兵法》说:

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;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,谓之神。

我们看这段话里:形与势、虚与实,都是对立统一之辩证元素。

中国文明之优美,其蕴含的辩证因素,是一个重要的部分。从思想上有整体格局,从形式上有优雅感受。

从另外一方面,马克思主义哲学,其中一个部分就是辩证法。

我们看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,共产党和政府的文件,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对立统一的两个要素。

比如:

  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
  •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
  •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
  •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
  • 民主与集中

天安门城楼左右的标语,左边是「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」,右边是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」。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,又是一组辩证元素。

知识体系建设与解题

辩证法思想,对于我们的学习,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?

要高效学习,我们也需要把握学习、学科的全局。同样也需要用辩证思维,来帮助我们理解局面,抓住重点。

例如学习,「建设知识体系」和「解题」,这就形成了辩证关系。

这就像在军事领域,「练兵」和「打仗」的关系一样。

你解题不行,是因为做题不够多吗?

类似的,你打仗打不赢,是因为打仗不够多吗?

很多时候,是练兵不够,军队战斗力不行。

同样的,不会解题,往往是知识体系建设不给力。

缺乏整体、辩证思维的同学,考试题目不会做、本能就去更多的刷题。

头疼医头脚疼医脚,结果啥都搞不定。

在目前的学习中,知识体系建设不力,是主要矛盾;解题不行,是次要矛盾。我们需要聚焦主要矛盾,关注次要矛盾,才能有效破局。

左派与右派

谈到辩证思维,我们也要谈谈马克思主义。因为辩证思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?

马克思主义,是一套理想主义者的思想产物。

人类社会,有所谓的左派和右派,关于这两者有很多解释,其中一个比较粗浅的理解是,左派是理想驱动的,而右派是现实驱动的。

左派关注如何实现理想,右派则关注接受现实的合理性。

所以左派又称为革命派,右派又称为保守派。

打个教育的比方,如果你认为应试教育是不对的,理想的教育是实现人的高度发展,并且为此投入持续的努力,那么你在教育观念上,就是一个左派是革命者。

而如果你觉得应试教育虽然有这样的问题,但没办法呀,现状就是这个样子,该刷题还得刷呀,一味遵循现状,那么在教育问题上,你就是一个保守派,是右派。

马克思主义是典型的左派思想。

它的理想是实现一个「人的高度发展」的社会,讲要按需分配,各尽所能,各取所需。

资本主义,把人当成了手段;而共产主义,则是要以人为目的。

从这一点看,为什么我们说应试教育有很大的问题?

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,是以人为目的,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、自由的手段;

而应试教育反过来,则是把人当成了手段,把应试当成了目的,因此造成了人的工具化。

所以应试教育,本质上就不是教育,就像鲸鱼不是鱼。

马克思主义:理想主义者的3大思想武器

马克思主义,要建立一个人的高度发展的社会,这个理想好不好呢?很棒。

但是如果你只是想想,那就只是空想。

对于理想主义者而言,一个基本问题,就在于如何去实现理想。

所谓「理想」,往往这个词汇就定义了,它并不是一个简单就能达成的目标。

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提出共产主义的理想之后,更重要的是,提出了一套支持实现理想的理论体系。

这当中至关重要的3个思想武器是:

  • 唯物主义观
  • 唯物主义辩证法
  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

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

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思想武器,叫做唯物主义。

唯物主义对应着唯心主义,这两者,详细解释起来很复杂。

打个并不精准但容易上手的比方,概要的说,你可以认为唯心主义,更关注的是「我觉得」怎么样,可以被拍脑袋驱动或被感觉驱动。

而唯物主义,则强调「事实是如何」。要从实际出发,要基于客观的事实和规律。

所以共产党一个基本原则,叫做实事求是。

实事,就是要了解基本事实。求是,就是要找到事实背后的规律真相所在。

换句话说,无论你有多大的理想,你必须都要首先从实际出发找到规律,遵循客观规律做事情。

这样才能做到既高瞻远瞩,又脚踏实地。

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,「实事」跟形象思维密切相关,「求是」跟抽象思维密切相关。

实事求是与自以为是

但是大多数同学,缺乏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,习惯于拍脑袋凭感觉。

比如前面我分享的高二同学的案例。

到高二了,他的数学在班级下游,高一的基本概念都缺乏掌握。

当时我就让他去按照教科书里面的顺序,一节一节的识别知识点、建构知识关系。

那时候知识森林软件的桌面版本还没出来,没有直接在电子教材上拖动选择区域,创建知识点的功能。

需要他对照着纸质教材,然后把知识点创建到软件里面去。

然后他就说:

我觉得教科书上的知识不完整,还是教辅、网上的知识点更全面。

当时跟他做学习复盘期间,我反复听到他说「我觉得」,比如:

  • 「我觉得」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
  • 「我觉得」这个知识点很简单,没必要创建出来
  • 「我觉得」这个问题没必要讨论

我就让他先复盘了自己的试卷,挑了几道错题让他自己解释错误知识点、找到源头。

然后我跟他说:「我跟你谈话,经常听到的语言就是我觉得。但数学学习,并不是我们觉得怎样,而是事实是怎样。

比如,你觉得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不完整,的确不完整。但高考出题,基本原则就是要基于教科书,从书上找到命题源头。因此,既然我们要高考,那么就需要立足于课本。其它的可以作为辅助,但最终你还是要实现对课本的理解。

刚才我们来复盘你的试卷,你对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没有掌握,这是事实吧?」

他说是。

我就说:「那好,既然没有掌握基本的知识点,那我们来做第一步,先把书过一遍,把书上的知识点都列出来,这样可以吗?」

他说好的。

然后我就看着他开始做。

自以为是的表现:喜欢跳跃,不愿意遵循因果逻辑

在这个时候,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问题,也有了想要改变的具体行动。

但从他的习惯,又有问题出来。

就是我发现他并不是严格的按照书上的顺序,一页一页的识别知识点、创建。而是有时候会去找网上的知识点总结,然后参考一下书,进行创建。

很多时候教材上的内容,就被他跳过去了。

在第二阶段我们谈到逻辑严谨性问题。这位同学就表现的很明显。

他缺乏严谨的思考和做事习惯,本来给出的学习方法,就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。

他就会本能的跳跃。

而我并不希望在这个阶段,参考其他的内容。因为一页一页的阅读、识别知识点,本质上也是在培养他围绕教材、做基本的理解工作、发展调研、理解能力,刺激思考。

但是这个阶段直接干预,也不太好。因为他的逆反心理是比较重的。

所以我就先让他继续做,但我知道这个效果,已经大幅度打折扣了。

适合自己还是适合规律

从思考的角度,这位同学,表现出强烈的自以为是倾向。做事情喜欢凭感觉。这样的人在语言中,经常频繁的「我觉得」。

他说:

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

其实这个思想,也是典型的凭感觉。

从唯物主义的角度,关注是事实,以及事实背后的规律。

那么要达成高效,追求的其实并不是所谓「适合自己」的,而是「契合本质规律」的。

比如我们要飞出地球,首先你要思考的是「适合我的飞出地球的方式」吗?

这种属于典型的想多了。

我们需要寻找的,是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。这时候牛顿定律就派上用场了,让我们知道最少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。然后设计飞行器,要基于热力学等基本规律,来计算所需要的能量等等。

如果你学习首先思考的是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」,这意味着你更关注人和人的差异。然而人和人之间的共性,远远大于差异所在。

「找到适合本质规律的学习方法」,则是关注的人的学习、心理,底层的共性所在。就像牛顿运动三定律,简洁揭示物体运动客观规律,指导我们做出有效行动。

本书,其实也在讲「适合本质规律的学习方法和思维」。因为契合本质规律,所以高效。无论今天你是在及格线,还是优等生。本书都可以帮助你升级整体层次。

适合客观规律的,就是适合你的。

但是唯心主义倾向严重的人,做事下判断容易凭感觉,就会有个问题,他们「我觉得这方法不适合我,我要找适合我的」。

这种人,是很难成长的。因为哪怕新的信息、事实摆在他们面前,他们依然凭感觉,而缺乏去调研了解的愿望。

比如前面的高中同学,他说「我觉得网上的内容更全面」,对梳理教科书内容缺乏动力。那么事实呢?

既然网上的内容更全面,那么你是否利用网上内容,实现了学习的掌握呢?

我们来看试卷,你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点掌握了吗?

我不管「你觉得」,我们用事实来说话。

这也是前面所说,唯物主义者,和唯心主义者的一个核心差异:

  • 唯物主义者:实事求是
  • 唯心主义者:自以为是

所以理科学习,我觉得对各位同学的基本要求,就是上来你别说什么「我觉得」,考试又不是考你觉得。

你先把教科书的知识点,一页一页的都去识别一遍,创建出来。各种关系,也梳理一遍。

首先这样完成第一遍的调研和了解,然后再谈你的看法。

否则就凭自己现在的狭隘经验,说「我觉得」。问题是你的感觉靠谱吗?要是靠谱你的成绩应该已经是顶尖了。

就中学各科这点东西,成绩都搞不定,你的感觉有多少靠谱的成分?

其实真的你开始做了,就会发现一堆问题,这时候更容易沉下去,意识到价值所在,快速成长。

但如果你就凭感觉,永远是漂的。

就像《反对本本主义》中说的:

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,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。这不太野蛮了吗?一点也不野蛮。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,不知底里,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。

当我们用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来看待学习,就会发现一个问题,那就是今天,我们对知识体系的基本情况,都缺乏掌握,举个例子,我随便问几个问题:

  • 在过去的一章,有多少知识点
  • 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关系,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出来的
  • 这些知识点,你的掌握度如何

你会发现,你很难回答出来,缺乏基本的调研、分析和数据。

所以在知识森林软件中,支持大家去梳理基本的知识点,同时也进一步的,来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。

比如你可以对章节的知识点,进行统计。

用事实的力量管理学习

全面精准掌握基本情况,你才能谈得上解决问题。

1999年,比尔盖茨写了一本书《未来时速》。

这本书,是比尔盖茨关于企业如何在信息时代,高速发展的思考。

第一章的标题,叫做「用事实的力量管理企业」。

这句话,套用到学习中,就是:

用事实的力量管理学习

今天是2020年了,我们的学习,大多数都没做到这一点,连基本的事实都没能掌握。

在这一章当中有个小标题:「采取客观的、实事求是的方法」。

比尔盖茨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,但是他同样的、有高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。

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。

而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,要达成理想,就需要面对现实,高度的从事实出发(实事),并且把握规律所在(求是)。

这样才能做到既高瞻远瞩,又脚踏实地。

脱离现实,也就谈不上理想,最多称之为空想。

生产力与生产关系

基于辩证法,马克思抽象了一系列的对立统一元素。

其中有一组至关重要,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。

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上,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,是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,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核心要素。

马克思主义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。

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,马克思更加简洁的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。在这个基础上,他肯定了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进步意义。

比如奴隶社会相对于原始社会,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封建社会,它们都有巨大的进步性。因为它们推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。

所以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给出了高度的评价,他说:

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,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,还要大。自然力的征服,机器的采用,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,轮船的行驶,铁路的通行,电报的使用,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,河川的通航,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,——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?

马克思主义这套思想理论框架,整体来说兼容人类社会各个时代,肯定各个时代的进步性。

反过来我们来看美国,前一段时间美国出了一项政策,就是禁止共产党员拿到美国的绿卡或者移民。

这背后映射出一个问题,美国的保守政治思想理论体系,是落后原始的。

比如中国的发展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存在,是一个现实的状况。但是美国的保守政治思想体系,在理论上简单的将其排斥为异端,否定其进步意义。

我们前面谈到左派和右派:左派理想驱动,关注如何实现理想;右派现实驱动,关注维系现状。

这两派,在语言上,有一个关键差异:左派讲解放,右派讲自由。

比如美国的右派,一个典型的思想,就是说人生来是自由的,所以维持现状就挺好。

但这个前提就是不靠谱的。比如美国的黑人问题,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出生的社会环境,从小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展。例如缺乏好的教育、父母经济贫苦无力照顾子女。

从现状来说,人生下来,是不那么自由的。因此要实现更高程度的自由,就需要有解放的过程。

所以马克思主义要讲说解放,解放人就要发展生产力。

比如要让人得到更好的教育,这是发展教育生产力。

就像学生天天刷题,然而还是成绩不行,为啥呢?

因为学习生产力不够,缺乏效能,也因此导致缺乏时间自由。

如果我们意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,才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关键,就会发现真正的左派,和所谓的左派一个核心差异。

真正的左派理想主义者,往往会关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,否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。

如黑人问题,大家上街游行,打出Black lives matter的口号。

然而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。

再比如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左派,花了很多时间搞身份政治。比如我觉得我是个男人,我就可以上男厕所;我觉得我是个女人,我就可以上女厕所。

花费了很多资源搞这种形式,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,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关系。

所以看了一圈下来,以我的研究总结,马克思主义,是真正的左派思想。

是要真的干革命。

要改变现状,要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,所以要总结出一整套思想体系,能够真正的去实现理想的。

而不是停留在打嘴炮。

高中学习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:现状与理想

用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」,来分析高中学习。

在应试教育体系下,普遍的现状是:

  • 学习生产力:熟练路线(追求熟练应用)
  • 学习生产关系:管教灌输驱动的应试教育

这两者,都是非常落后的。我们接受了十多年的应试教育,连学习都不能自主,还要依赖于学校和老师。

而我们的理想,则是要反过来:

  • 学习生产力:通透路线(实现通透理解)
  • 学习生产关系:发展赋能驱动的素质教育

在新的生产关系中,需要能够发展出同学们高度的学习能力,能够实现自主通透的学习。

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:指导我们实现理想

你并不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,但你的人生是不是还是有理想有追求呢?

如果你的理想本身具有挑战性,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基本思想武器,就能帮到你。

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,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。

辩证法从复杂的世界中抽象出对立统一的核心要素,帮助我们更深刻和简洁的理解世界的规律。

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要素,帮助我们分析现状,并且明确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优先级,推动我们实现理想。

归根到底,大多数时候我们实现不了理想,还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落后导致的。

比如学习,你想考一个顶尖的学校,但是你只会刷题,不擅长理解,那你的生产力水平不行。

而学校更多的是在监督大家按时上学,灌输知识点,让你反复刷题。却不能发展出你通透的学习能力,甚至连知识点都讲不清楚,这是生产关系的落后。

这种情况并不是努力能解决的问题,而是归根到底要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,要革命。

要大力发展生产力。

学霸与学神

在学校里,学习成绩出色的,有两种人。

学霸给人的感觉,更多是依靠努力而获得的高分。而学神,则可能看上去并不费力,却能快速掌握难以理解的概念,搞定无从下手的题目,善于举一反三,一通百通,轻松应对多门科目,甚至在别人忙于应试的时候,还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。

李白和杜甫,一个诗圣一个诗仙,中国古代的两大诗人。

李白的诗歌优美,然而很少有人学李白学成功的,因为他的诗歌充满想象力,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。有很多人学习杜甫,因为杜诗更容易分析出规律,可以一步一步的去分析、提升。

通常我们把这两者,分别认为是「靠天赋」和「靠努力」的差异。

家长教育子女学习,通常最好的情况,也就是朝着学霸路线发展。因为努力貌似是容易看到的,可参考的。但这样一来,已经就设定了上限。

学霸和学神,在学习生产力上,有本质的差异。学霸是靠投入更多的时间来提升绩效,而学神则是用生产力实现碾压。

增长与成长,是有区别的。

我们说有些公司「大而不强」,往往这种公司的逻辑,是增长驱动。例如市场快速发展,那么单纯靠增加员工、加班加点去驱动业绩。反过来内生型的、成长驱动的公司,则是升级生产力,提升单位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,例如让每个员工,创造出高得多的利润。

学霸培养路线,更倾向于增长驱动;而学神培养路线,更趋向于成长驱动,核心是持续的升级学习生产力,在学习的科技树上攀升。

从绩效关注点的角度,学霸培养路线,核心关注点是「提分」。而学神培养路线,核心关注点则是「学习生产力」。

娱乐与工作

学霸与学神的另外一个核心差异,是在于对学习的情感认知。

学霸往往是把学习当作工作,而最顶尖的学习者,很大程度上,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娱乐活动,更像是打游戏。面对一个一个挑战,发现游戏规则,打掉各种对手,升级通关。

大多数人认为,学习本来就是痛苦枯燥的,苦读是必然的。然而对于学神而言,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、是一种享受。哪怕遇到困难,探索、解决的过程也更多的是丰富的体验。

我在中学的时候,老师经常表扬一位同学,说她学习特别能吃苦,例如背不出来还会坚持背诵,甚至带病也要学习。

我非常不以为然,觉得「能吃苦不是学习,会享受才是学习」。而且背不出来,那可能是没找到规律和方法,那就去找规律和方法呗,干嘛一棵树吊死。

因为学习是愉悦的,所以才有对学习发自内心的热爱,想要再来一次。

前面我们说,学神有高度的「学习生产力」。这种生产力,不仅仅是体现在认知层面,例如快速掌握概念。也体现在情感层面,例如同样学习半小时,学渣产生的是无聊焦虑的情感,而学神产生了愉悦、好奇、兴奋等各种正面情感。

因为有这样的生产力,更爱学习;因为爱学习,于是又会更多的投入,去学习和提升学习生产力。正面循环产生了。

技能与智能

有两种类型的能力:技能与智能。

  • 技能:熟练度驱动
  • 智能:洞察力驱动

搬砖是一种典型的技能。技能的提升通常比较简单,随着时间的推移熟练度上去,效果也就会上去。所以对于技能提升,努力常常容易看到直接的、明显的效果。

而智能这个东西,努力和能力提升的关系,就不是那么简单了。因为所谓的智能,它的基础是对规律的把握、问题的分析判断、策略的制定、高质量的决策。衡量智能的核心标准,不是熟练度,而是洞察力。

例如人际关系能力,你需要知道面对什么人,他是什么状态,现在他想要什么,你讲什么会激发对方的兴趣,能让人舒服。这些背后需要对人性的了解、对心理的阅读、对需求的把握、沟通的策略等等。不是每天都跟人打交道,就能自然的更上一层楼。所以很多人跟人打交道一辈子,水平还是非常低。

需要说明的是,智能是基于技能之上的。例如要有出色的人际关系,至少讲话发音要能让人听懂。讲话发音更多是技能驱动的。

在历史研究中,有一种看法,是将牛顿三定律的发现,作为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开始。

这三大定律,将人类智能提升到了新的阶段:对于我们的物理世界,有了更为本质的把握。基于这些发现,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世界的能力。

如果你不知道这三大定律,可能你非常非常努力的想飞出地球,但方向完全不对。

掌握了牛顿3定律的人,相比没有掌握的人,在物理上层次上是不同的。前者很容易看出后者的问题,而后者却难以做到这一点。这些事情如果你一开始没有站在更高的层次上,也没有渠道去一窥真相,可能终其一生,无论怎么努力还是在原来的高度。

托勒密,古希腊伟大的天文学家,在公元二世纪,已经比较精确的计算了月球和其它行星的轨道。他当时建构了一个模型,通过三十二个的圆的计算来推导出了天体轨迹,可以说是奇迹。

今天,任何具备基本物理知识和工具(牛顿运动定律、微积分等)的人,都可以比托勒密更快更精准的计算天体运动规律。但说实话,我们大多数人对天文的热情比不上托勒密、智商恐怕也未必有他高,但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层次上,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所以智能这个东西,并不是简单的说靠个人的努力,你的起点在什么层次,是超级的重要。

我们常常看到聪明的人,却很少看到有智慧的人。这里一个关键的差异,就是聪明往往一个人头脑灵活就能达成。而智慧,很多时候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能力,而是还要取决于他站在什么样的人、什么样的思想的肩上。

在小学阶段,算术在数学教育中占据了核心位置,而算术更多的是技能,拼熟练度。

而中学数学,从算术进入了代数。代数中有大量的概念,诸如方程式、一次函数、二次函数、奇偶性,而且概念之间还有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不能把握这些概念,本质的规律,就很难说真正学好了科目。而相比初中,高中阶段的概念抽象度、复杂性、相互关联性又大幅度升级了,智能特征明显。

从教育家的本意,数学科目的设立,除了让大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思想和工具,甚至可能更重要的,是借助这样的科目,帮助学生提升智能水平。

理想丰满,现实骨干。在应试教育环境中,普遍的现状是刷技能(刷题),而不是提升智能。

简化与演化、已知与未知

在学习中,「简化和演化」、「已知和未知」是两组基础的辨证要素。

  • 演化:从简单到复杂、从已知到未知
  • 简化:从复杂到简单、从未知到已知

我们的中学各科学习,有两个核心任务:

  • 知识体系建设(从简单的基本概念、原理,演化出复杂的知识体系,从已知的基本知识衍生出未知的定理、公式)
  • 解题(把复杂的条件最终简化为简单的结论,将未知转化为已知)

从「演化和简化」的角度,数学学习无非就是干两件事情:

  • 把握演化脉络(从几个基本的已知的概念原理,演化建立起强大的知识体系)
  • 把握简化脉络(将未知的问题,简化为已知的结论)

从这个角度,大多数学生之所以数学那么吃力,就是这两种思维能力,一个都没有:

  • 不会抓演化脉络(因此没法有效建构知识体系,知识零散不成体系)
  • 不会抓简化脉络(因此无法高效解决未知问题,解题能力差)

解决已知问题 vs 解决未知问题

大多数人如果缺乏这样的能力,也就意味着,他们无法有效的基于「已知」,来转化「未知」。

也就是解决未知问题,推导出未知知识的能力很差。

所以他们只能靠灌输别人的「已知」,什么东西都要老师教。什么题型都要老师讲过才会做。

然而学习最顶尖那批人,根本就不是这样的。

他们的能力,是建立在「解决未知问题」之上,而非「解决已知问题」。

他们不需要看很多题型,因为哪怕是不知道的,他们也了解如何去简化之,变成一个已知的问题。

而同样的,他们的课堂学习,是建立在「推导未知知识」之上,而非「灌输已知知识」,因此哪怕脱离老师,很多时候也能够自己去建构出知识体系。

理科作为高度建立在逻辑推演之上的学科,你「推导未知知识、解决未知问题」的思维能力越强,就越轻松。

而大多数同学、老师,他们缺少思维的高度,没有辩证能力,于是往往就是瘸腿的。

  • 关注「灌输已知」,忽略「搞定未知」
  • 关注「解题」,忽略「建构知识体系」

没有解决未知问题、推导未知知识能力的学生,只能靠把所有东西都变成已知来灌输。所以各种题型都要去记、都要去刷熟练。

你学的知识点越多,后来的题型越多,这工作量就成平方级别增长。

大多数人就越来越累,直到被拖垮。

有趣的是,由于思维水平的低下,例如缺乏整体思维、辩证思维,他们很容易一根筋走到底。觉得自己努力不够,还要去加班加点。

努力与省力

其实「努力和省力」,也形成了一个二元辩证关系。

比如学数学,或者做很多其他事情,你要追求的是「省力」,省力才证明你把握了本质规律,游刃有余。

应试教育体系,就没这种辩证思想,一根筋监督大家努力,然而没多少卵用,还造成一堆问题。

所以,当你有了思维的高度,再看中学学习,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。

砍掉一半的学习时间,也足以吊打大多数所谓的学霸。

因为学霸们,往往也是更多的只会努力攒知识、做题。思维层次很低,属于新手村冠军。

虽然村长也是干部,但毕竟只是村干部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